2. 結構現場檢測
2.1 結構布置與軸線尺寸的校核
現場對該建筑的實際結構布置情況進行觀測,結果表明該建筑的實際結構布置合理。現場對該建筑的實際軸線尺寸進行抽查,結果詳見表1。
表1. 軸線尺寸的抽樣結果
軸線編號 |
實測軸線尺寸(mm) |
評定軸線尺寸(mm) |
2~3 |
3809 |
3800 |
4~5 |
3808 |
3800 |
A~B |
1806 |
1800 |
B~C |
3605 |
3600 |
2.2 構件尺寸的檢測
2.2.1 框架柱截面尺寸的檢測
現場對該建筑的部分框架柱進行構件截面尺寸的檢測,結果詳見表2。
表2. 框架柱截面尺寸的抽檢結果
檢測構件 |
軸線位置 |
實測尺寸(mm) (含抹灰層) |
評定尺寸(mm) |
一層柱 |
2×A |
Ф486 |
Φ450 |
一層柱 |
5×D |
Ф481 |
Φ450 |
一層柱 |
7×D |
Ф478 |
Φ450 |
二層柱 |
2×A |
Ф481 |
Φ450 |
二層柱 |
4×A |
Ф478 |
Φ450 |
二層柱 |
6×D |
Ф476 |
Φ450 |
備注 |
現場對一層柱5×D、7×D進行剔鑿驗證,構件表面抹灰層厚度為10~16mm。 |
2.2.2框架梁截面尺寸的檢測
現場對該建筑的部分框架梁進行構件截面尺寸的檢測和校核,結果詳見表3。
表3. 框架梁截面尺寸的抽檢結果
檢測構件 |
軸線位置 |
實測尺寸(mm) (含抹灰層,不含板厚) |
評定尺寸(mm) |
二層梁 |
2/A~D |
274×607 |
250×700 |
二層梁 |
6/A~D |
281×602 |
250×700 |
二層梁 |
4~5/A |
233×302 |
200×400 |
屋面梁 |
2/A~D |
274×597 |
250×700 |
屋面梁 |
5/A~D |
279×604 |
250×700 |
屋面梁 |
1~2/B |
230×298 |
200×400 |
備注 |
現場對屋面梁2/A~D、1~2/B進行剔鑿驗證,構件側面抹灰層厚度為10~17mm,梁底、板底面抹灰層厚度為11~19mm。 |
2.2.3樓板厚度的檢測
現場對該建筑的部分樓板厚度進行檢測和校核,結果詳見表4。
表4. 樓板厚度的抽檢結果
檢測構件 |
軸線位置 |
實測尺寸(mm) |
評定尺寸(mm) |
二層板 |
2~3×A~B |
H=126 |
H=100 |
二層板 |
3~4×B~C |
H=131 |
H=100 |
二層板 |
3~4×C~D |
H=125 |
H=100 |
備注 |
所測板底抹灰層厚度為10~17mm,找平層厚度及面層厚度為20~34mm,表中實測尺寸包含板底抹灰層、結構層、找平層及面層厚度 |
2.3 混凝土強度的檢測
現場采用鉆芯法抽檢了該建筑上部結構部分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結構砼強度檢測評定結果表明,該建筑抽檢的框架柱一至二層混凝土強度推定值為21.9MPa,框架梁砼強度推定值為19.7MPa。結果詳見表5。
表5 框架梁、柱混凝土強度推定值
構件名稱及編號 |
混凝土抗壓強度值(MPa) |
樣本標準差 |
樣本上限值 |
樣本下限值 |
樣本最小值 |
樣本推定值(MPa) |
一層柱2×A |
23.7 |
1.41 |
21.9 |
18.8 |
23.7 |
21.9 |
一層柱5×D |
23.9 |
|||||
二層柱6×D |
21.4 |
|||||
一層柱7×D |
22.8 |
|||||
二層柱2×A |
23.9 |
|||||
二層柱3×A |
25.4 |
|||||
二層梁2×A~D |
22.6 |
/ |
/ |
/ |
/ |
19.7 |
屋面梁2×A~D |
20.4 |
|||||
屋面梁1~2×B |
19.7 |
注:*為數據異常不予計算,根據《正態樣本異常值的判斷和處理》GB4883,檢測批中的異常數據予以剔除。
2.4承重構件配筋的檢測
2.4.1框架柱配筋的檢測
現場采用鋼筋探測儀對該建筑部分框架柱構件的縱筋數量和箍筋間距進行抽樣檢測,并結合部分開鑿,結果詳見表6。
表6.鋼筋探測儀檢測框架柱配筋的結果
構件名稱 |
軸線位置 |
檢測結果 |
評定結果 |
一層柱 |
2×A |
框架主方向單邊縱筋6根 |
框架主方向單邊縱筋6Ф18 |
一層柱 |
5×D |
框架主方向單邊縱筋6Ф18 |
框架主方向單邊縱筋6Ф18 |
一層柱 |
7×D |
框架主方向單邊縱筋6Ф18 |
框架主方向單邊縱筋6Ф18 |
二層柱 |
2×A |
框架主方向單邊縱筋6根 |
框架主方向單邊縱筋6Ф18 |
二層柱 |
4×A |
框架主方向單邊縱筋6根 |
框架主方向單邊縱筋6Ф22 |
二層柱 |
6×D |
框架主方向單邊縱筋6根 |
框架主方向單邊縱筋6Ф18 |
2.4.2框架梁配筋的檢測
現場采用鋼筋探測儀對該建筑部分框架梁構件的縱筋數量和箍筋間距進行抽樣檢測,并結合部分開鑿,結果詳見表7。
表7. 鋼筋探測儀檢測框架梁配筋的結果
構件名稱 |
軸線位置 |
檢測結果 |
評定結果 |
二層梁 |
2/A~D |
跨中一排底筋4根 |
跨中一排底筋4Ф22 加密區φ8@100長1050 非加密區φ8@200 |
二層梁 |
6/A~D |
跨中一排底筋4根 |
跨中一排底筋4Ф22 加密區φ8@100長1050 非加密區φ8@200 |
二層梁 |
4~5/A |
跨中一排底筋4根 |
跨中一排底筋4Ф16 加密區φ8@100長750 非加密區φ8@200 |
屋面梁 |
2/A~D |
跨中一排底筋4根 |
跨中一排底筋4Ф22 加密區φ8@100長600 非加密區φ8@200 |
屋面梁 |
5/A~D |
跨中一排底筋4根Ф22 |
跨中一排底筋4Ф22 加密區φ8@100長600 非加密區φ8@200 |
屋面梁 |
1~2/B |
跨中一排底筋4Ф16 |
跨中一排底筋4Ф16 加密區φ8@100長600 非加密區φ8@200 |
2.4.3樓板配筋的檢測
現場采用鋼筋探測儀對該建筑部分樓板構件的鋼筋間距進行抽樣檢測,并結合部分開鑿,結果詳見表8。
表8. 鋼筋探測儀檢測樓板配筋的結果
構件名稱 |
軸線位置 |
鋼筋位置 |
檢測結果 |
評定結果 |
二層板 |
2~3×A~B |
Lx |
φ8@156 |
φ8@150 |
Ly |
φ8@204 |
φ8@200 |
||
二層板 |
3~4×B~C |
Lx |
@154 |
φ8@150 |
Ly |
@203 |
φ8@200 |
||
二層板 |
3~4×C~D |
Lx |
@159 |
φ8@150 |
Ly |
@203 |
φ8@200 |
||
屋面板 |
2~3×A~B |
Lx |
@156 |
φ8@150 |
Ly |
@208 |
φ8@200 |
||
屋面板 |
3~4×A~B |
Lx |
@155 |
φ8@150 |
Ly |
@208 |
φ8@200 |
||
屋面板 |
3~4×B~C |
Lx |
@154 |
φ8@150 |
Ly |
@208 |
φ8@200 |
2.5 結構和構件損傷及缺陷情況檢測
2.5.1 主體結構不均勻沉降的檢測
經觀測,該建筑內外地面與主體結構之間沒有出現裂縫,主體結構未發現明顯傾斜和變形,基礎沒有出現不均勻沉降現象,表明地基基礎趨于穩定狀態,能滿足正常使用的安全要求。
2.5.2 主體框架結構構件的損傷及缺陷
該建筑的主體框架結構構件目前沒有出現由于結構受力或變形引起的明顯可見裂縫或損傷。
2.5.3 其它承重構件的損傷及缺陷
該建筑的其它梁板承重結構構件目前沒有出現由于結構受力或變形引起的明顯可見裂縫或損傷。
2.5.4 圍護結構構件的觀測
該建筑的圍護結構構件目前沒有出現由于結構受力或基礎沉降引起的明顯可見裂縫或損傷。